最近,2016年中國齒輪產業市場需求和技術支持及產融合作研討會在洛陽舉辦。
這次會議傳出齒輪產業正在為轉型升級協同作戰的喜訊。
■ 解困有值得借鑒的國際經驗
低端產能過剩,是國內汽車齒輪產業轉型升級必須突破的障礙。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徐振宇教授應邀在這次研討會上作專題報告,為化解低端齒輪產能過剩之困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國際經驗。
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出路是創新。
日本創新分為兩種。
其一是漸進式創新,即“引進+自主創新”,最獨具特色的是建立產、官、學結合的技術創新聯盟。
其二是建立適合本國國情、經濟發展水平和歷史文化傳統的創新系統架構及實施機制,持續創新。
在科技方面,日本有三個指標長期位居世界第一。其一是日本全國的研究開發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其二是企業支出的研究開發經費占全國研究開發經費的比例,其三是日本核心科技專利數量。徐振宇舉例道:“日本在節能環保方面堪稱世界楷模。日本汽車行業起步于輕型汽車。輕型汽車節省燃料、污染小,逐漸形成國際競爭力,并助推日本迅速成為汽車工業強國。”
在經濟轉型階段,在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方面,國家尤其要注重環境保護。大多數中小企業難以獨立承擔高技術環保開發工作,這就要求政府給予資金補助與配合。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設有公立試驗研究機構,免費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指導。
協會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由企業自發自愿建立起來維護企業利益,向政府提供咨詢和建議,還可為轉型提供咨詢和幫助,讓企業順利渡過轉型陣痛期,對行業轉型平穩有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日本注重發揮協會在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作用。
徐振宇說:“在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政府要把許多應由協會承擔的職能還給協會。”
雖然韓國經濟增速放緩,但是,韓國經濟承受風險的能力提升了。在亞洲金融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中,韓國都是亞洲受沖擊最大的國家,卻又是東亞地區第一個擺脫危機的國家。
“日本人設計產品,韓國人設計消費者。”日本企業一直遵循“日本化”策略,直接把日本模式輸出到國外。韓國企業順應當地需求,推行“本地化”策略。這對新興國家市場的消費者非常適用。比如,現代汽車公司在印度銷售汽車,配合當地文化改變了一些產品規格,特意為戴頭巾的人加高車頂;三星在巴西同時贊助了受低收入者歡迎的科林蒂安足球隊和受高收入者喜愛的帕爾梅拉斯足球隊。
韓國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擁有自主品牌、產量和出口量分別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四位的汽車工業強國,堪稱奇跡。
韓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經驗是兼并重組。以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為契機,主要汽車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和節減費用,消除了不少頑疾,F代與起亞合并,共享平臺,形成經濟規模。
現代汽車公司堅持的自主創新模式為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齒輪行業資深專家李盛其指出:“徐振宇教授介紹的日韓經驗對中國汽車齒輪產業轉型升級有很大借鑒價值,尤其是對中國汽車齒輪行業極其寶貴的協同作戰有重大鼓舞作用。”
■ 機器人助力齒輪產業升級
齒輪制造具有標準化、批量大的特點,從過去手動加工逐步融合加工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更容易實現智能化。
在當今智能制造大潮中,齒輪制造企業急需改變生產模式、提高工廠自動化水平。從事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銷售服務業務的北京紳名科技有限公司急齒輪制造企業之所急,聯合中國齒輪產業聯盟,在2015年底成立中國齒輪產業智能制造促進中心。北京紳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森表示:“我們將在齒輪行業打造幾個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加快推動整個齒輪產業自動化和信息化進程,推動齒輪企業逐步向智能化工廠邁進。”
機器人革命將影響世界制造業格局,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國際機器人革命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場。機器人開發、制造、應用是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的重要標志。
當前,世界機器人核心基礎部件諧波減速器、RV減速器和精密軸承市場的75%被日本帝人和Harmonic Drive壟斷。
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家序教授表示:“我們必須提高國產機器人技術水平,以滿足汽車齒輪等產業對機器人產業化發展的重大需求,盡可能多地占領國內外市場。我愿意以自己團隊的科研成果,通過內聯外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等方式,與齒輪行業同仁共同攻克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技術難題。”
■ 齒輪鋼自主開發能力正在提升
工業齒輪100%取材于鋼鐵行業。在很大程度上,鋼材本身的品質特性決定齒輪的各種性能。
齒輪鋼開發生產能力是一個國家齒輪產業基礎實力的主要指標之一。
在這次研討會上,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白瑞娟介紹的高端齒輪鋼專項,就是國內自主開發齒輪鋼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一個典型案例。
濟源從2015年9月開始啟動高端齒輪鋼專項,到2016年3月底進行了300多爐試驗,已經取得系列齒輪鋼技術攻關的初步成效,將在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批量供應系列齒輪鋼。
濟南匯九齒輪有限公司熱處理工程師楊凌平特別指出:“鋼材質量遭遇的種種尷尬和無奈,令人痛心疾首!打鐵還須自身硬。國內鋼鐵企業僅僅依靠國家政策調控和對市場的刺激干預,不是長久之計。只有過硬的產品質量,才是企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
李盛其強調:“國內齒輪產業務必弘揚競合與分享的企業文化,強化基礎,協同發展,努力實現高端化、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
|